|
10月23日,由陕西省雕塑艺术委员会、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万隆集团大悦城联合主办的“物性诗性:材质的多重叙事”当代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大雁塔广场西安大悦城艺术广场启幕。活动以材质为媒介探索物性向诗性的转化,融合东西方文明元素,为古都西安搭建起艺术与哲学对话、东西方人文交流的“艺术之桥”。
![]() 诗性文脉为底 诠释展览精神内核
“长安”是盛唐诗意的象征,主持人李文伟以《全唐诗》中逾三万首与长安相关的诗作数据,揭示诗作为古代巅峰时期最高审美形式的文化密码,而本次展览正是对这一诗性传统的当代回应。
策展人墨白表示,长安文脉是展览精神底色。当诗歌不再是唯一表达载体,艺术肩负起“载道”“言情”使命。艺术家通过对木材、金属、泥土、光影等材质的创作加工,让“无我”的物性注入人文温度,使创作升华为“诗”的呈现。
多领域专家论道 碰撞思想火花
研讨会汇聚艺术、学术、产业领域专家,展开深度探讨。万隆集团董事长任晓辉称,此次展览是大悦城探索商业与艺术融合的“小而精”尝试,未来将持续推动二者共生。西安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郭继锋强调,技术时代艺术创作需坚守人文内核,提及艺术家魏兆辉对艺术的执着成就其独特风格。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张西昌关注展览“双跨度”特征,提出当代艺术应对本土材质与传统工艺秉持“温情的敬意”与“创造性的转化”。该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李黎则指出,艺术家对材质的加工是“道”在“器”上的精神显现。
![]()
△ 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会长于朔发表主旨演讲
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会长于朔立足区域文化战略,提出“物性诗性”探索是讲好新时代“长安故事”、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强调艺术IP打造是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与经济价值的关键。陕西科技大学李宪英聚焦设计与产业融合,探讨艺术通过文创实现大众美育与商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艺术家发声 传统材质焕新声
艺术家代表分享成为研讨会另一高潮。皮影大师薛宏权(女儿代发言)的作品让古老皮影演绎新故事;王晶介绍的“蓝莲花系列”展现国际影响力;魏兆辉围绕综合材料与空间叙事交流;刘馨潞分享创作同时,介绍非遗大师邰立平解构传统年画、让“门神”对话都市的作品。此外,活动还展示了刘奕博、李宗林等艺术家的多元创作,年轻创作者在传统与当代间的探索成为展览核心力量。
跨界融合 探索文商旅新模式
作为大悦城“悦空间”首展,活动实现空间、元素、形态、领域的多维融合,探索出商业与艺术交融的文商旅新模式。它证明艺术可融入日常生活,商业空间能成为艺术培育沃土,为陕西文化传播与文商旅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

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