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旅游网

热门关键词:  黄河  客流量  富平  石堡川河  馨子

丝路石窟瑰宝焕新彩 昌马石窟临摹与研究艺术论坛西安启幕

来源:三秦旅游网 作者:艺慕蓉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6
摘要:10月25日,古城西安秋意盎然,文化气息浓郁。首届昌马石窟临摹与研究艺术论坛暨真正的国宝昌马石窟临摹工作展开幕仪式在西安SKP文苑隆重举办。这场集学术研讨、艺术展览、文旅共
  10月25日,古城西安秋意盎然,文化气息浓郁。首届“昌马石窟临摹与研究艺术论坛”暨“真正的国宝——昌马石窟临摹工作展”开幕仪式在西安SKP文苑隆重举办。这场集学术研讨、艺术展览、文旅共建于一体的文化盛会,由中国艺文出版社主办、昌马石窟历史文化陈列馆协办,得到玉门市政府、玉门市文旅局、玉门市博物馆及昌马镇政府的全力支持,为丝绸之路石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搭建起高规格交流平台。
 
 

  作为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上的璀璨文化遗存,昌马石窟始建于北朝时期,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承载着丝路文明交流互鉴的珍贵记忆。此次论坛以“石窟文化临摹与艺术研究”为核心,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澳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敦煌研究院等20余家全国顶尖高校、学术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阵容空前强大。
 

  与会嘉宾围绕丝绸之路石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传承、昌马石窟临摹实践中的技术创新与学术新发现、昌马镇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路径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热烈研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导演陈非在论坛中分享了对文物保护与价值的深刻见解,他提到:“去年第一次参加昌马石窟相关展览时,我十分惊讶于刘庆杨先生带领一群年轻人,在茫茫戈壁中用青春与热情唤醒那些久远的面孔。”在他看来,评价文物价值不能仅局限于时代价值与市场价值,最核心的是其思想性,“有人疑惑文物何以具备思想性,其实每一尊石雕、每一幅壁画都是拥有思考的灵魂,关键在于能否走进它们的世界。”陈非强调,年轻的文化守护者们正通过自身努力,为这些“不语的面孔”赋予时代精神,使其融入当代脉搏,最终产生非凡的社会价值。专家学者们共同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石窟文化的活态传承凝聚起跨界智慧与合力。
 

  自2023年以来,昌马石窟的保护与传播工作迈入新阶段。当地不仅启动了历史上首次复原性临摹工作,更建成并启用了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昌马石窟历史文化陈列馆。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通过举办全国高校学术巡回讲座、专题展览、学术论坛等多元形式,持续深入发掘阐释丝路石窟寺文化蕴含的人文价值与思想精神,为繁荣文化事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注入了强劲动力。
 

  论坛同期举办的《真正的国宝—昌马故事》展览,成为现场一大亮点。展览精心呈现昌马石窟复原窟陈列,集中展示了由中国艺文出版社副社长刘庆杨主持的复原性临摹工作组三期工作成果,包括数十件高质量临摹艺术作品、详实的复原研究文献及过程性资料。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既是昌马石窟艺术分享展的西安站,也是西安SKP倾力打造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展览,更是部分昌马石窟珍贵文化内容首次走出甘肃、亮相古都西安。通过沉浸式的展陈设计,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丝路石窟艺术的魅力,助力石窟文化知识的普及传播,具有重要的公益性社会教育意义。
 
 

  论坛落幕之际,部分高校及相关单位与昌马镇政府正式签署昌马临摹研究考察基地共建意向书。这一重要举措,将为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现有资料缺失的中小石窟寺,开展体系化文化研究与绘画临摹艺术资料化整理开辟全新路径,为丝路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学术性研究与创新性转化奠定坚实基础,让千年石窟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为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艺慕蓉
首页 | 资讯 | 行业 | 区县 | 导游 | 攻略 | 特价 | 智库 | 文化 | 丝路 |关于 | 联系

Copyright © 2002-2011 三秦旅游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西安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 | 陕ICP备15009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