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旅游网

热门关键词:  黄河  客流量  富平  石堡川河  兵马俑

专家学者齐聚郑国渠首遗址 多维解码千年古渠文明

来源:三秦旅游网 作者:综合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03
摘要:10月2日,秦脉永续寻渠千年对话郑国渠文化交流活动在有着天下第一渠美誉的郑国渠首遗址区拉开帷幕。来自历史、文化、农业、考古等领域的五位顶尖专家学者齐聚泾水之畔,以深度
       10月2日,“秦脉永续•寻渠千年——对话郑国渠”文化交流活动在有着“天下第一渠”美誉的郑国渠首遗址区拉开帷幕。来自历史、文化、农业、考古等领域的五位顶尖专家学者齐聚泾水之畔,以深度对话与互动问答的形式,从历史、水利、农业、考古等维度,解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千年智慧,让秦文化和古代水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鲜活生命力。


  此次活动多平台高清直播,让全国观众沉浸式“云游”遗址,与主持人陈爱美老师一起聆听专家论道,为文化研究者与爱好者提供了珍贵的学习资料,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文化传播覆盖面。
 
  多维度深度对话   揭开古渠千年奥秘
 
  活动中,专家围绕郑国渠的核心价值展开层层递进的对话,从文化内涵到历史细节,从遗产保护到当代启示,全方位解读这份千年遗产的独特魅力:


  肖云儒教授从郑国渠的治水实践出发,阐述了它对民生社稷、国家发展以及中华精神构建和弘扬的深远意义。他还就郑国渠景区的文旅结合,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王双怀教授深度阐述韩国“疲秦之计”何以造就“强秦之功”,并指出郑国渠工程浩大、意义深远,在中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樊志民教授指出,郑国渠修建过程中采用“横绝”技术和“淤田压碱”技术,造就“沃野千里”的农耕奇迹,形成一整套水利灌溉行水程序,留存大量水利资源文献。
 
  赵丛苍教授指出郑国渠是古代灌溉水利工程的杰作,其遗产价值更体现在对当代发展的镜鉴意义。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做好活化利用,更好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赵汗青老师从自身郑国渠首遗址考古经历出发,讲述了在考古调查中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并与历史卫星照片对比研究取得的新结果,以及在考古勘探工作中的一些新发现,包括新渠首,新渠道,和建筑基址等。
 
  互动问答延续智慧  千年水脉永续流淌 






  对话尾声,活动进入“互动跨界对话”环节。现场媒体与学生围绕“文旅融合下郑国渠文化IP打造”“水工郑国生平调研”“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差异”“考古手段挖掘现代价值”“未来考古计划”等问题提问,五位专家逐一细致解答,进一步拉近了千年水利文化遗产与大众的距离。


  活动现场,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利荣表示,各位老师对郑国渠历史故事与历史密码的解读,令我们受益匪浅,其从历史、现实及未来视角带来的启发,让我们对郑国渠有了全新认知,这为下一步遗址活化利用、打造世界引领性文化标志指明了方向——文物保护是首要前提,唯有如此,才能让遗址活化利用更好呈现,绽放新时代光芒。
 
  秦脉永续•寻渠千年——对话郑国渠活动分别在网易、起点新闻、泾阳融媒进行直播,网易在线观看人数90万,泾阳融媒点赞1.2万次!


  今天的文化交流虽已结束,但对郑国渠首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千年渠水奔流不息,一部秦史脉脉相承!
  穿越历史的烟云,郑国渠不仅是一条灌溉渭北良田的水利动脉,更是秦人“以水兴邦”的战略基石,是华夏文明中务实创新、重农固本的智慧结晶。它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我们解读秦人精神、研究古代水利科技、探寻中华文明基因不可或缺的实物坐标。
  
责任编辑:综合
首页 | 资讯 | 行业 | 区县 | 导游 | 攻略 | 特价 | 智库 | 文化 | 丝路 |关于 | 联系

Copyright © 2002-2011 三秦旅游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西安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 | 陕ICP备150098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