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旅游网

热门关键词:  沙永宁  黄河  客流量  富平  石堡川河

导游毋建国 用趣味文化“打通”交流任督二脉

来源:文化陕西 作者:综合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08
摘要:导游是行走的名片:一句讲解,让兵马俑的铠甲抖落千年尘埃;一次指引,使大雁塔的风铃荡开盛唐长卷;一个微笑,将秦岭的云雾化作掌心温度三秦大地的心跳,在他们的步履间清晰
  导游是“行走的名片”:一句讲解,让兵马俑的铠甲抖落千年尘埃;一次指引,使大雁塔的风铃荡开盛唐长卷;一个微笑,将秦岭的云雾化作掌心温度……三秦大地的心跳,在他们的步履间清晰可触。为宣传展示陕西优秀导游风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文化陕西”微信公众号推出“秦声导语 旅途芳华”专栏,展示陕西优秀导游风采,看他们如何用职业串联山河,让“到此一游”变成“文化抵达”。也以此致敬旅游一线从业者,因为有他们,陕西的每寸山河都在被深情诉说,每次旅途都成为历史与当下的温暖共鸣。


  盛夏的西安小雁塔景区,蝉鸣裹着草木的清新漫过古朴的砖墙,76岁的毋建国领着几位加拿大游客穿行于庭院之间。一句法语俏皮话忽然从他口中蹦出,游客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会心的大笑。他眼中闪过一丝灵光,顺势将话题引向唐代僧侣的译经故事——历史与当下,在他舌尖无缝交融。
 
  站在文化讲解前线的四十余个春秋,毋建国从全国首批特级导游成为文化型导游理念的首倡者与践行者。1975年,从广东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毕业的毋建国在西北地区从事法语翻译工作。几年后,听闻家乡陕西的旅游业正悄然兴起,亟需既通外语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毋建国选择放下熟悉的翻译工作,踏入了尚在起步阶段的中国旅游行业,在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开始担任导游一职。在长期实践中,毋建国逐渐发现中外游客认知差异:中文导游讲“秦始皇统一六国”,游客频频点头;法语导游若照本宣科,客人却一头雾水。 
 
  “外国游客需要的是‘听得懂’的文化,有时候讲得太多,反而会更糊涂。”毋建国说,这需要一种“高度衰减”的智慧,把中国的文化基因转化为外国人能理解的文化密码。为了让外国游客读懂兵马俑的雄浑、碑林的厚重,毋建国常在带团间隙、休息空闲时一头扎进历史典籍,从青铜器铭文到古建筑形制,从中国书法到历史典故,毋建国硬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了“行走的文化百科全书”。在全国各地为导游进行讲座和培训时,毋建国常把“导游不能一辈子只背一套台词”这句话挂在嘴边。
 
  他针对行业痛点系统构建外语导游培训体系,以陕西的旅游资源为例,系统梳理玉、茶、民俗等专题,并紧扣“跨文化沟通中的禁忌与智慧”等内容,为一线导游打造“实战指南”。随着旅游市场升温,毋建国敏锐察觉到外语导游这支“国际窗口”队伍的培养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全面系统地为这个群体提供教学实践,从而避免基础知识薄弱、服务同质化严重、文化解读浅表化等问题。
 
  正是这份对“服务深度”的执着,使其率先提出“文化型、学者型导游”理念,笔耕不辍地撰写专业文章、书籍,针对不同资历的导游,提出阶梯式成长方案:“带团三年的导游要讲出细节,五年的要形成观点,十年的要能引发思考”。从业的四十余年里,毋建国接待过四万余名法语游客。对待外国游客,毋建国让自己幽默风趣的性格成为化解文化隔阂的利器。
 
  当外国游客因为水土不服感到焦虑、对参观行程表示质疑、不了解当地文化表达疑惑时,毋建国总是随机应变地开几个小玩笑,让僵局冰消雪融。“有一位瑞士的游客听完我的讲解几年后又专程飞回西安拜访,还有法国的游客在我去巴黎的时候来机场迎接。”毋建国说,接待游客要交出真心,他们也会付出同样的感情回馈自己。而与全球各地的朋友们的真诚联结,正是他对“友谊第一”信念的坚守。

      如今,年逾七十的毋建国仍在一线带团。从青丝到白发,他用近半个世纪的光阴丈量出一条文化导游的朝圣路。作为一名文化摆渡人,毋建国也希望能够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经验培训好年轻一代的外语导游,为中外文化交流架着一座看不见的桥:桥的这头,是他深爱的故土;桥的那头,是越来越多渴望读懂中国的目光。
  供稿:市场管理处
责任编辑:综合

上一篇:金银铜全包!西安导游省赛载誉而归!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资讯 | 行业 | 区县 | 导游 | 攻略 | 特价 | 智库 | 文化 | 丝路 |关于 | 联系

Copyright © 2002-2011 三秦旅游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西安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 | 陕ICP备15009838号-2